新年伊始,甘肅省蘭州市,6名農民工爬上一幢大樓後要跳樓。原因是公司拖欠他們工錢,討要5個月未果。
  十年治欠薪,儘管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總體上得到遏制,但高發、多發的態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從原本簡單的勞資糾紛,演變放大為社會焦點,欠薪與討薪,似已成為年終歲尾揮之不去的話題。治理欠薪的考題為何如此難解?
  治理欠薪,十年有何進展?
  以重慶農婦熊德明向總理求助討薪為標誌,我國從2003年底掀起了清理欠薪風暴。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
  一組數字反映出中國政府治理欠薪的決心與力度。
  《2004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披露,截至2004年底,全國已償還建築領域歷年拖欠的農民工工資332億元。
  2012年,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為622.5萬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200.8億元;2013年前11個月,追發工資等待遇223億元。
  東北財經大學教授肖興志說,如果說逐年增加的數字,反映出治理欠薪的成效;那麼“欠薪入罪”則彰顯了國家對這一問題“零容忍”的態度。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將“惡意欠薪”正式列罪。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發佈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了“惡意欠薪”刑事案件的法律適用標準。
  2013年前三季度,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2039件,公安機關立案1423件。
  “‘欠薪入罪’打擊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行為,取得了一定成效。”人社部勞動監察局局長閆寶卿說。
  隨著“欠薪入罪”威懾作用的發揮,以及設立“欠薪應急周轉金”“欠薪保障基金”等一攬子措施的實行,欠薪問題得到了一定控制。
  “中國式欠薪”,誰是禍首?
  但是,2014年元旦剛過,鄭州百餘農民工打著白橫幅,跪在地上討要工資,弱勢的農民工在各方利益博弈和政府救助機制失靈的情況下,3個月來被“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
  “經過多年治理整頓以及法律體系建設,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仍然嚴峻。”閆寶卿坦言。
  據瞭解,一個項目從甲方到乙方,再到大包、“二包”直至最底層的農民工,農民工處於整個利益鏈條的末梢。中間任何一個鏈條出了問題,農民工都可能會是最受傷的群體。
  據業內人士介紹,建設工程項目一般按照工程進度結算工程款,許多建築施工企業只是按月發給農民工一定的生活費,工資到年底或工程完工時集中結算,一旦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發生經濟糾紛,農民工往往“躺著中槍”。
  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說,這實際上是將經營風險轉嫁給勞動者。如果按照這一邏輯,那麼所有製造業企業都能以產品沒有賣出或者貨款沒有收回等為由不按月發放工資。“只有打破這樣的‘規則’,讓經營風險與勞動債權分離,才能更好地解決欠薪問題。”
  根治“討薪難”,不讓民工再寒心
  跑斷腿、門難進、錢難要,維權難度大、維權成本高,讓農民工討薪路上常常寒心。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等專家認為,治理欠薪,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許多城市還建立了農民工維權中心,治理這一頑症關鍵在於“落實”二字。以號稱“史上最嚴”打擊欠薪的“欠薪入罪”為例,實施兩年多來,有的省份因惡意欠薪定罪判刑的案例僅兩三例,很難形成有效威懾。
  湖北籍農民工安國明在沈陽市於洪區多次討薪未果,他的遭遇經新華社報道後,政府部門迅速召集開發商和建築商協調,並很快拿出解決方案。一個星期後,安國明拿到了15萬元的工錢,安國明感到很心酸。“去了區農民工維權中心七八次,不如媒體報一次。”他說,“我們感覺不是政府管不了欠薪,而是有沒有把農民工的事放在心上辦。”
  “這就是工作作風實不實的問題。”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說,對欠薪問題管不管、怎麼管,對有關部門來說是很好的試金石。
  此外,1994年頒佈實施的勞動法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邱小平認為,嚴格依法按月足額支付勞動者工資,是避免發生農民工工資大規模、集中拖欠的制度保證。
  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已要求建築企業勞務費結算實行月結月清制度,每月支付額不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準。這樣,“包工頭”的“年薪制”就被終結了。
  許多農民工還呼籲,要提高欠薪者的違法成本,讓討薪不再“越討越虧”。
  在沈陽打工的農民工游鵬和11名工友討回了被拖欠的1萬元工資,可是討薪耽誤了工時加起來是44天,按大工(9人)每天200元,小工(3人)每天100元計算,損失了7900元。車費生活費每天15元,又沒了660元。1萬元工錢,到手只有1440元。
  針對農民工討薪維權被推來推去的現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等專家建議,將欠薪和討薪問題納入政府考核目標;同時,整合各職能部門資源,統一應訴渠道,形成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首訴負責制”格局,從根子上解決討薪難題。本報綜合新華社報道
  延 伸
  人社部:
  欠薪案向中小企業蔓延
  春節臨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監察局局長閆寶卿5日說,拖欠工資案件仍主要發生在工程建設領域。同時,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餐飲服務等行業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拖欠工資問題明顯增多。
  他分析,由於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以及建築施工領域拖欠工程款、用工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在一些行業、企業還時有發生,案件數量仍然處於高位。
  此外,解決拖欠工資問題難度有所加大。閆寶卿說,拖欠工資問題與拖欠工程款等經濟糾紛交織在一起,一些企業主利用解決拖欠工資問題解決經濟糾紛,以討要工資名義追討工程款等經濟債權的現象增多。少數企業主採取欠薪逃匿的辦法逃避責任,一旦處理不妥,容易激化矛盾,加大處置難度。
  2013年前三季度,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辦理拖欠工資等待遇案件17.4萬件,各地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辦理勞動報酬爭議案件16.5萬件。
  閆寶卿說,在地方各級組成聯合督查組逐級開展專項督查的基礎上,人社部將會同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組成聯合督查組,於2014年1月上旬分赴部分重點地區進行督查。  (原標題:一道討薪題 十年難解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d71tdud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